

剧情简介
《犬之力》电影由简·坎皮恩执导,简·坎皮恩编剧,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克斯汀·邓斯特主演的剧情,同性,西部,电影。 该片讲述了:富有魅力的牧场主菲尔·伯班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让他周围的人又敬又怕。当他的兄弟将新婚妻子以及她的儿子带回家时,菲尔百般折磨他们,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对爱也存有一丝渴望。
《犬之力》别名:犬山记。 又名:The Power of the Dog,该片于2021-09-02上映,制片国家/地区为英国。该片时长共127分钟,语言对白英语,最新状态超清。该片评分7.8分,评分人数68294人。
主演明星







影评
《犬之力》- 生活不过是一张巨口,你我都被咀嚼其中【持续更新片子里的意象分析和细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以下为总评价,想看细节分析请直接下拉】
【本片符号系统和意象并不复杂,如果是熟悉绝大部分常见电影意象的人完全可以跳过这篇分析按自己的想法打分】
【细节只是我个人认为对人物体现做得好或埋下伏笔的地方】
首先说,这片子无关同性。
我看短评里有无数张口就是“宣传的噱头是叔侄恋自己被骗了”打低分的人,我想他们大概率看不到这篇影评,但我还是要写在这里。本片不会在大陆公映,不需要各位的票房,奈飞也没给大陆的朋友们提供服务,所以这片子根本不会在简中媒体上大肆宣传。所谓看到的“宣传”,是因为主演BC本人的名气导致营销号搬本片的预告,抓住吸睛点“叔侄恋”来吸引热度。
这是营销号行为,与电影毫无关系,请在打分之前搞清楚这一点。
在看《犬之力》这部电影之前,我紧赶慢赶加急看完了被我拖了两个多月的原著,所以对片子大概的情节有所了解。不得不说本片实在是相当忠于原著,但是又在原著的基础上有些微妙的改动。删去了Johnny的部分,也将书中卖手套的印第安人和买动物皮毛的犹太人结合了起来,更是加了几场性张力爆发的戏。
这就将电影领向了一个与书不尽相同的维度。
有看过原著的人觉得,书里Johnny的部分更为精彩;书里的Peter比电影更为残忍冷血;书里Phil的角色更加刻薄而混蛋;书里的Rose更加懦弱。当然书里并没有太过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荷尔蒙爆棚的性张力,对于Branco Henry的一切,对于Phil对Peter的感情,都仅仅只是点到即止,到底是兄弟还是朋友,抑或是恋人,都不去说破。
但是简导无意把犬之力拍成原著那样的故事。原著的戏剧性本就不强,简导更是进一步弱化了电影的戏剧性——直到结尾。
简导磨刀一个多小时,拔刀的一刻刀光锃亮,一刀下去稳准狠辣,观众都被捅懵了没觉得疼,等觉得疼了早就血流如注了。
简导的剧本里,Peter并没有那么冷血,Phil也没有那么刻薄。从Branco(我看到他的年龄的时候真是一口老血,他跟Phil在一起的时候都四十五六了,Phil才十五六岁)到Phil,从Rose到Peter,再说George,每个人都有错,但每个人都没有犯下大错。Phil刻薄、暴躁但也脆弱易碎又纯情;Rose可怜,但是她同意George求婚的时候不可能毫无目的,何况她还酗酒;Peter爱自己的母亲,但是也极度冷酷无情,利用Phil对他的爱杀了Phil;George与Rose结了婚,但是他懦弱木讷,几乎不曾维护过自己的妻子。没有纯粹的恶和纯粹的善,不是单纯的好或者打定主意的复仇。每个人都仅仅只是人,每个人都在正常的生活,只是他们的生活相互挤压、相互冲突,最后走向不可避免的崩塌的结局。
不要去评判任何一个角色,简导不关心道德。
从Phil的角度来说,Rose是他生活的闯入者,是他为自己牢牢筑起的“男性世界”的不安分因素。他排斥Rose,不光是因为她打破了他这么多年平静的生活,也因为她身上有着他无比排斥的女性气质。Phil畏惧女性气质如同畏惧洪水猛兽,他选择用无休无止的嘲讽表达自己的畏惧,仿佛他在口头上占了上风,这一切就不再对他形成威胁。
因此他打压Rose。因此他嘲笑Peter。他也嘲笑自己的弟弟,称他为fastco。
Phil是个悲剧人物。他强大而刻薄,他脆弱而孤独。他压抑,也有着涌动的欲望。正如原著作者对Phil的评价,Phil hates the world if the world hates him.而扮演者BC对Phil的形容更加确切,he tried to destroy the world before the world destroy him.Phil总是会被摧毁的,没有Peter也可能会在将来有某个Jack,Phil是个已经被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损毁的人,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救赎。但也不必同情他。他只是个普通人。
从Peter的角度来说,Phil让他的妈妈不开心了。片子开头的旁白就告诉所有人,自从他的父亲死后,Peter的唯一目标就是让他妈妈开心。他选择杀了Phil,一劳永逸地替妈妈解决所有问题。他孝顺,的确,但他也冷血。解剖一只那么可爱的兔子而没有丝毫动容(天可怜见的,看那一幕的时候我正在吃零食…手上的零食突然就不香了),原著中对Peter杀鸡的描写更是传神,只说他穿着白衬衫轻巧的将鸡脖子一拧,鸡就在他手上断了气,过程迅速,他的白衬衫上甚至不会溅上一滴鲜血。Peter残酷而冷血,我甚至不知道他最后对Phil的示好是猎人对猎物的最后的怜悯,是引诱Phil上钩的最后的诱饵,还是他真的有那么一瞬间的动心。简导第五段的镜头太过暧昧让人迷失,抽同一支烟的烟雾缭绕中整个关系的实质并不能被普通观众看清。
这部电影像是真正的“偷窥”,从每个人的生活里截取种种片段呈现给观众,这些片段里他们克制的生活。简导拍的是人,男的,女的,爱过的,没爱过的,贪婪,懦弱,欲望,镜头下每一幕都是静静流淌的小河。生活犬牙交错,如同风过山谷,其实远远看着就好。
镜头和配乐都是一绝。镜头风格很类似于泰伦斯·马立克,我太过爱泰伦斯·马立克,也理所当然的爱这部电影的摄影风格。
Kirsten Dunst的表演非常出色。非常、非常出色。Rose的整个变化(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了救命!)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得淋漓尽致,Rose的逐渐崩溃增大了Phil的存在的压迫感。我看着Kirsten Dunst的表演,尤其是她奔跑过去要求用动物皮毛换手套的那一场戏,我几乎屏住呼吸。那是她最大的反抗,那双手套是真正属于她、而不会被Phil嘲笑的东西,那是她最大的自由。那一场戏仍然静默,但是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残酷的美。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Rose在聚会上端着托盘,Dunst那一步摇摇欲坠的后退使我神经绷紧,也使我头皮发麻。
她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书写了一只被狩猎的野兔,从那个一头柔软细腻金发的快乐女人到一只惶恐,尴尬与摇摇欲死的猎物,她使想起错开在山林间的玫瑰。
另外,容我夸一下BC。
Benedict Cumberbatch,这么多年了,他总算交出了我想看到的答卷。他就是Phil Burbank,那个强大又脆弱的西部牛仔。我总是评价他的演技,这次竟然静默无语,因为我无法去评价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只能说,最后看到Phil被装进棺材时的镜头我悚然一惊。Phil死了,他的灵魂走了,我突然意识到躺在那里的是BC。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角色其实是他演的。这次的威尼斯,他在我心中是无冕之王。(当然我还没看《倒影》)
(还没写完!!!!!!等我慢慢写片子的细节!!!!这片子细节也太多了救命!)
--------------------------------------------------------------------------------------------------------------------
又是一次碎嘴的更新。
又看了一遍,这次肯定的觉得Peter有俄狄浦斯情结。换句话来说,恋母。Rose在他眼里是有身为女人的吸引力的,这孩子的恋母情结虽病态但可控。
那么Peter为了Rose而杀掉Phil也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这么看来,Peter应该不曾爱过Phil。
另外,Phil很可能恋父(考虑到Bronco的年龄和他们的关系),他对Peter说不上爱,只能说是有好感,这种好感其实源于他对Bronco的爱。【代餐不健康啊喂!】
--------------------------------------------------------------------------------------------------------------------
我又来更新了。
现在觉得Phil对女性气质的恐惧和讨厌大概率来自于Bronco。Bronco讨厌,所以他也讨厌,他小心翼翼的让自己保持着牛仔的形象,阳刚、男子气概,与娘炮扯不上半点关系。
这既是一种微妙的“传承”,也是Phil对Bronco深刻的爱——他一直有努力让自己是Bronco喜欢的样子。【明明这不是部基片但我还是为Phil和Bronco落下泪来】
-------------------------------------------------------------------------------------------------------------------
我又来了。刚看了个BC的采访,他说Phil残忍正是因为Phil脆弱。
好吧,不愧是诠释这个角色的人,言简意赅。
—————————————————————
PS:我写细节属于想到哪写到哪,等写完了再来仔细理一下顺序
【细节1】Phil对Bronco的感情
我以为这个细节其实挺明显的?没想到貌似的确有人没看出来。
在这条汗巾上绣着两个字母,BH(见上图),BH正是Bronco Henry这个名字的缩写。Bronco Henry这个名字,但凡是认真看了电影的,就会对他有所印象——毕竟Phil开口闭口都是Bronco,跟人聊天说这是Bronco说过的,提及某些经历某些技能说这是Bronco教会我们的,连跟自己手下的牛仔一起喝酒都要说敬Bronco。
截图的这一段戏,性张力几乎要溢出银幕。
从裆部抽出的汗巾、虔诚而静默地擦拭身体,然后将汗巾覆盖在脸上反复嗅闻、让少见的精致布料反复轻柔摩挲胡子拉碴的脸庞......这一串动作已经是男性崇拜的顶峰,也是Phil欲望达到的顶峰。更别说放下丝巾后Phil伸向下半身的右手,那种缓慢而又坚定地肌肉动作,我十二万分地肯定Phil一定是在jerk off。
这段戏是Phil一个人的独角戏,有青草的粗粝、阳光的温暖和森林小溪的美好寂静。Phil在林间放松下来,脱掉衣服。他的孤独,他的脆弱,他的温柔,他压抑的隐秘而涌动的欲望,在这场戏里不加保留的被展现出来。
Jane实在是太懂男人的双面性,和那种男性最原始最野性的性崇拜。两分半钟的戏,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导说,Phil是个脆弱易碎的人。而这一幕,可以说是对他的脆弱易碎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同时也可见Phil对Bronco深深的迷恋(此时Bronco已经离世二十年了!),而这一切都为他最后死于Peter手下埋下伏笔。
这场戏也是我认为该片在【偷窥】这个视角上做到极致的一场戏,刻薄而强调男子气概的Phil孤独与温柔的一面被导演的镜头静静地凝视,不加保留的暴露在观众面前。在这场戏之后,Phil强势的一面在观众眼里不复存在。他的暴怒显得色厉内荏,他发现偷窥者的一刻显得惊慌失措甚而有些可笑。Phil在这场戏里暴露出了弱点与感情,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细节2】
这个不能算是细节只能算是给想嗑叔侄的人看的:Bronco,生卒年月1854-1905.Phil,生卒年月1885-1925. Phil自己亲口承认说是在与Peter一样大的年纪遇到Bronco的,那会儿Bronco四十多岁,Phil十五六岁。片子的故事发生在1925年的蒙大拿,Phil将Bronco的马鞍、Bronco的汗巾保留了二十年整。他对Peter好,是因为看到了一点Bronco和自己的影子。换句话来说,Phil是在吃代餐。也是一丁点分析吧。
Peter与Bronco那个矫健的牛仔并不相像,但是他能看到Bronco和Phil所看到的东西,身上也有着Bronco和Phil所有的气质。
【细节3】Phil对Peter态度的转变
很多人觉得突兀,那我就分析一下吧。
Phil对Peter态度的转变,来源于口哨声中的那场戏。
在嘲笑的口哨声中,Peter目不斜视地穿行其中,然后折返。四周的哄笑在他波澜不惊的脚步中渐渐低下去,最后陷于沉寂。所有嘲笑他的牛仔都静默下来看着他在他们之中走动。他那种波澜不惊的脚步和神色震住了这群西部牛仔。Phil一言不发的坐在一旁看着Peter,在口哨四起的时刻并没有出言维护他。但当Peter震住其他人的时候,Phil意识到Peter身上有某种坚定的、与他相通的男子气概。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男孩儿是个“可造之材”,有着沉默而阴郁的力量,像当年的他也像当年的Bronco。但他喊住Peter的一刻,除了这些想法,也有拉拢Peter使他与他的母亲Rose相疏远的意味。Phil想借此摧毁Rose——那样的话,Rose就真的无人可以依靠了。
【细节4】纸花
Phil被放在桌子上的纸花所吸引。虽然他出言嘲讽、并且用纸花来点烟,但是他终究是敏锐的发现了、并且被吸引了。同去的别的牛仔都对纸花视若无物,只有Phil注意到了。他不修边幅的外表下有着与表面的粗犷并不匹配的细腻,所谓男子气概只不过是对真实自我的伪装。
这一幕里Phil也用食指触碰、揉搓纸花的花蕊。这个动作其实有种不动声色的性暗示,算是对他隐秘欲望的一种捕捉。
【细节5】拉德茨基进行曲
Phil吹的口哨、Rose弹的钢琴,都是同一首拉德茨基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其实流传甚广。即使是不知道这曲子名字的人都听说过它。(片子里Rose开始弹琴的一刻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耳熟吧?)
这曲子不难,而且雅俗共赏。但即便是这样的一首曲子,Rose也弹不好。
Phil骂她是为了权钱才跟George结婚的,骂她一无是处,对她冷暴力,骂她附庸风雅,都不如这曲子来得打击大。Rose在拉德茨基进行曲上的失败和Phil在这上面的擅长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几乎是坐实了她“一无是处、附庸风雅”的一面。双重打击之下,她几乎崩溃。
而Phil吹口哨的时候有种居高临下的窃喜,猎人对猎物的残忍。而Rose确实是几乎崩溃了,她在俯视的视角下缓慢蹲下,几乎绝望。
一个真正“阳刚”的男人是不会采用这种微妙而残忍的折磨方法的。
他采用的打压Rose的方式虽然残酷但也同时细腻,这样折磨的视角使人以极度不舒适的方式感觉到这个人的残忍里有十分精巧和矛盾的细致鄙薄,与他大而化之不拘小节的男性气质相悖。
【细节6】犬山,以及Peter如何彻底取得Phil的好感和信任
Netflix给本片的官方译名正是《犬山记》,犬山二字正是来源于此。山峰上连绵的阴影的形状,在Bronco和Phil看来都是一条狂吠的狗。而这是仅属于他们二人的秘密。
本片在此前的情节里Phil也曾站在别的牛仔身边眺望远山。那个牛仔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说他总是这么眺望一定看到了什么东西。又问他George有没有看到Phil所看到的。Phil先是笑而不语,然后说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没看到就是没看到。山的那边并无什么东西。
能看见狂吠的狗的,只有Bronco和Phil二人。这是个秘密。
但当他问Peter的时候,Peter也看见了那条狂吠的狗。这个秘密为第三人所共享。Phil看向Peter的眼神里是震惊和欣喜,对于“同一种人”的认同。他在Peter身上看见了Bronco的影子,也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他决定像Bronco对他好教他牛仔技能那样去引领Peter走上同样的道路学会同样的技能,他完完全全的交付了自己的信任。
其实,若不是Peter也看见了山的犬影,他想要取得Phil的信任还要费一番周折。毕竟Phil同样敏锐聪慧。
但是Peter看见了犬影。
Dog在圣经中代表着毁灭性的力量。Bronco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看见犬影的Phil确实展现出了那种毁灭性——他对于Rose来说就是毁灭。看见犬影的Peter更是毁灭——对于Phil自己来说。
Phil向往那座山,最终也被那座山所毁灭。是个恰如其分的结局。
【细节7】Peter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是个很posh的说法,说人话就是恋母情结。
Peter带着兔子去喊醒Rose的那一刻,他喊的是Rose而不是Mother。而在他出声喊Rose之前有那么两三秒,他没敢看衣衫不整的Rose。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Rose在他眼里就是Rose,是一个女人,需要他关爱的女人,而不仅仅是需要他关爱的母亲。
Peter有极其严重的恋母情结。他做纸花给Rose,他设想Rose住进大房子的场景(这里我很好奇,是在为了后续Rose嫁给George、Peter反杀Phil他们成为农场的主人做铺垫吗?)、他听Rose的话、他在Rose面前人畜无害。但当他来到农场,发现Rose过得并不好的一刻,他的眼神阴沉得可怕。为了Rose的幸福,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杀掉Phil。
而Peter的残酷也由此可见一斑。他不是不知道他想杀掉Phil就需要与Phil亲近,他也不是不知道他与Phil亲近Rose会崩溃。但为了Rose长久的幸福和自由,他毅然亲近Phil。
在电影里的大部分时刻,Peter的生活重心都只有Rose。连George对他而言,也不过是脸谱化的、可有可无的陌生人。而Peter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可谓是一片混沌,他对善恶的评价标准不过是那人对Rose好不好。Phil对Rose并不好,所以Peter下手的时候毫不犹疑。当Phil对Peter咆哮出Rose酗酒的那一刻,Peter眼里闪过黑暗凶狠而狞恶的眼神。
在Peter的价值观里,Phil是恶人,George是好人。如果某一天George对Rose不好了,我相信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杀掉George。
【细节8】Phil的睡姿
Phil睡觉的镜头出现过很多次,我就用这一次来做分析吧。
他整个人是侧睡并且向内蜷缩的,缩成小小的一团。他整个人的蜷缩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睡觉时自然而舒适的限度(见上图)。这可不是什么警惕性的姿势(背靠外何谈警惕?)。
熟悉不同睡姿代表的意思的人大概已经看出来了,这是一种非常没有安全感、也是非常孤独脆弱的睡姿。将自己紧紧地团成一小团儿、仿佛要将整个人都藏起来,才能获得能够安稳入睡的安全感。像是流浪街头的小猫。
这也就是说,Phil是个缺乏安全感的、脆弱的、孤独的、缺爱的人。电影从第一部分开始就在讲述Phil缺爱的这一面,如果注意到了这些,也就能够轻易理解当Peter说出I want to be you的一刻Phil激荡的心情——有人陪着他了,有人喜欢他了。
从一开始,Phil Burbank就是Peter陷阱里那只野兔。
【细节9】杂志上的名字
这个地方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以至于我前几遍看无字幕版的时候都错过了...我对不起这么一个精巧的细节。
Peter发现的被Phil小心翼翼藏起来的那几本杂志(到底是啥杂志不得而知,我就看到上面全是健壮的裸男),是Bronco Henry的。上面写的是Bronco Henry的名字。
我的第一反应是Phil真是痴情,Bronco的古老杂志他竟然保存了这么久。第二反应是Phil之所以那么厌恶女性气质,很大原因可能是Bronco厌恶女性气质。他继承了这份厌恶,在向Bronco靠拢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保持Bronco喜欢的样子(什么痴情文学...)
他真的很爱Bronco。爱得深入骨髓。Bronco,作为一个已经死去的恋人,理所当然是完美的。他所有的好都被反复提起,他所有的错都可以被原谅。Phil太过爱Bronco,他对Bronco的爱就是他最大的弱点,一击致命。
Peter太过敏锐,仅仅数本杂志便让他窥见了Phil隐藏的秘密,还有那个只存在于Phil口中和回忆里的人究竟于Phil意味着什么。他是真正的猎人,交锋之前便已经将猎物的弱点握在掌心。Phil怎么可能不在Peter面前放下防线呢?Peter窥见了Phil最柔情最脆弱的一面,然后有意接近他,将那一面引出来,逐渐获得信任。其实可以说从这一刻起,Phil就是必死无疑的结局了。
【细节10】西装
电影接近结尾的时候,Phil第一次换上了西装。在此之前他一直坚持只穿牛仔的衣服,即使是总督光临的宴会也不值得他换上西装。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换。为了把绳子送给Peter?因为要去医院?原因扑朔迷离,我也不想妄自揣测。但是穿上西装的Phil在整部电影里头一回显出彻头彻尾的单薄,那个瞬间仿佛所有曾有的男子气概都随着脱下牛仔的衣服而从他身上被剥夺。
那只是他的伪装,说到底,他不曾真的拥有过。
【细节11】泪水
因为我今天高烧所以就不想打开电脑截图了……就是George带着Rose回到大房子的第一晚,他俩进入主卧,然后锁上了门。
门锁咔嗒一声,Phil抱着班卓琴探身去看那个锁孔,面孔在短短半秒内因为愤怒而扭曲。但愤怒很快散去,他呆呆地重新靠回床上,眼眶里盛满泪水。
他哭了。在摆着两张床的卧室。其中一张空荡荡的,它的主人不会再来睡了,因为它的主人已经不再孤独了。
其实Phil和George都很孤独,但他们彼此的陪伴让他们没有那么孤独。可是现在,George有别的人了。留下Phil独自一人在思念和孤独中慢慢腐烂。
【细节12】炭疽
这段分析来自评论里阿兹卡班的猫,我因为目前尚未看过有字幕版(下载了用来截图,但还没有看)所以错过了部分对话没能发现这个细节:
关于Phil的死因是炭疽病是因为Peter解刨的那只得了炭疽病的死